“我不是来找他们的,我就是从这里走一趟。”
那更不行了。
门房为难道:“姨太太,您是我们家大爷的亲姨母,你也知道这府里的情况,不说帮他和二房,您也不能害他呀。而且今儿我要是让您从这里进去了,回头二奶奶能当场打死我,再卖了我一家。”
他们二奶奶那脾气,一声恼了,天王老子也救不了。
“你你……”
薛姨妈没想到一个下人,居然敢这样说话。
她想说几句狠的吧,可是想想,她一个当主子的,跟一个奴才吵架……
“走!”
到了这一会,薛姨妈终于认识到,因为女儿宝钗进宫,这贾家上下……,大概都对她闭了门。
她不好再去敲荣国府的侧门了。
自从宝钗进宫,侄女王熙凤就让人传了一句话,‘两家到头了’。
那时候,她就想着,到头就到头,大哥回来了。
这段时间,铺子里有什么事,她都是请王家的管事帮忙。
她家的生意,也并未受到什么影响。
现在……
薛姨妈急匆匆的回家,让人写了两张帖子,宁、荣二府各有一张。
可是毫无意外的,宁国府这边拒收了。
荣国府这边,婆子回来的时候,也是垂头丧气的,“二奶奶身边的平儿姑娘过来说,她们二奶奶要养胎,她是贾家人,太太有什么事,找王家就行,不用到她们贾家来。”
薛姨妈:“……”
她是又羞又气又怒。
可是怎么办?
贾家,她是必要进的。
“让人去打听着,珠儿他们什么时候回府。”
她捂着胸口,跟下人吩咐。
只是连着多天,贾珠都不曾回家。
城外的别院住着甚为舒心。
尤其下人说,姨妈最近一直在找他时,他干脆就带着李纨和儿子贾兰,今儿逛这个寺,明儿逛那个观。
薛家表妹进宫了,他也很没脸啊!
虽然他也跟二弟妹似的,一早就到东府跟大伯娘请罪了,大伯娘慈爱,也不曾迁怒他,可是他的心实在是难过。
他不想再见那位姨妈,这辈子都不想见。
使团回归(正文完)
皇宫,宝钗很忙!
一把长长的算盘,被她打得飞起,各地慈幼局接受的捐献以及花费都有不同。
简单说,就是富的富,穷的穷。
皇后娘娘的意思,以后各省或者各府的可以相互挪一下。
这怎么挪,挪多少,都在她小小的算盘珠子里。
在宁国府学昭律,熟读大诰,又常看邸报的她,倒是难得的有了更多的公平公正之心。
她跟皇后据理力争,不能把富裕的慈幼局,真的弄得苦哈哈,总要给人家多留点,毕竟好心人捐了款,结果那里的老人孩子还是一个月见不了几次荤腥,就会被质疑有人贪污。
而且也影响别人下次捐赠的积极性。
所以各个慈幼局的账目也要做好。
如果非要挪,也得有两边府衙,或者县衙的公章。
要是能请动当地深有德望的老人一起签字就更好了。
她在各种账目里忙的飞起时,还时不时的要教一些人怎么做账,怎么打算盘。
累的……
就别提了。
就是莺儿因为懂那么一点,都跟着忙的飞起。
不过,被人佩服,被众星捧月的日子,还是很让人沉醉的。
尤其有一次皇后娘娘来看她们,听到她们忙的吃了凉饭,还亲自给端了一杯热茶……
那杯热茶,宝钗喝的很珍惜。
这段时间,沈夫人或者可卿进宫,都会给她带家里的消息。
表姐撂挑子,再不跟家里走动,早在她的预期之内。
母亲偏向舅舅家,那就让她看看,舅舅和表姐的区别吧!
可卿说,从舅妈到二舅舅、大表哥,如今只要是她家铺子有的,全都不花钱,直接命人去搬了。
短时间可能看不出来什么,一年后,哪怕大哥那等不关心生意的都能看出区别,更何况对银钱向来仔细的母亲。
自父亲去后,她娘只知一味的俭省。
完全不知道,太抠门的商家,生意永远做不出去。
宝钗对她娘已经绝望了。
如今只盼着哥哥能早点立起来。
她不能一辈子给他们收拾烂摊子。
有过组建商队的经验,再弄的时候,更加的得心应手。
不同于她当初人手不足,皇后这里,要多少人有多少人。
所以,商队一建便是十二个。
往罗刹国和蒙古去的,便有七个。
要知道,蒙古光大的部落,便不止六个。
有过两次经验的她,更知道,那里缺什么。